店家期望與顧慮的產物_招牌是吸睛還是礙眼

招牌是吸睛還是礙眼經典雜誌

店家期望與顧慮的產物

招牌是吸睛還是礙眼 / 經典雜誌 / 2022 年 6 月 1 日
招牌是吸睛還是礙眼經典雜誌
招牌是吸睛還是礙眼經典雜誌

台灣的招牌看板文化,可追溯自清領與日治時期的街屋與商概念,尤其受到日本影響;戰後隨著經濟起飛,加速帶動商家林立,也讓招牌的需求與日俱增,商家無不想方設法追求廣告效益最大化,因此競相架設各式招牌,將爭取路人眼球的戰場,從店面向外延伸到騎樓與街道。

「對於招牌,台灣店家絕大部分都是能做多大就做多大、能多亮就多亮』,深怕路人看不到。」寶藝廣告設計總監李奕樵指出。從事廣告招牌設計與製作近二十年,李奕樵的客戶囊括國際連鎖品牌及國內大小公司行號。

協助客戶規畫招牌時,李奕樵會注意周邊環境,但重點不在「融入」而是,如何與其他招牌「區隔」。

隨便找個地方看看,是不是有些招牌早已髒污或褪色到看不清楚店名?是不是有的面板破損到僅存鏽蝕的邊框獨自堅強?這些都是缺乏維護管理觀念所導致,不只是破壞景觀,還可能危及環境衛生與公共安全。

李奕樵也不約而同地表示,不少客戶「掛上招牌就忘了要定期更新」或「想等壊掉多一點再一起修」,連鎖品牌オ比較會留意招牌的後續管理。

「現在的招牌不只是招牌,也是公司的門面形象。」李奕樵觀察,近五到十年客户開始注重設計,透過店面及招牌的整體規畫來呈現品牌形象,打造記憶 點、加強回頭率,比如有些常鋪不再像以前那樣強烈直白,改走精品店路線,企圖從競爭激裂的市場中勝出,功能與美感未必互斥,也能相互連結。